【安徒生童话】089-教堂古钟

那口教堂古钟依然如故,它躺在马尔巴赫教堂的墙角,完全被人忘记了!风吹过它的躯体,或许能带来一些关于他的消息,因为古钟在他出世时曾经为他鸣唱过。风儿讲述着自己是多么冰冷地从他身上吹过,不久前,他精疲力竭地在邻国的森林里倒了下去。拥抱着他所有的财富和希望——一部尚未完成的《斐爱斯柯》〔3〕的手稿。风儿可能会说:那些赞助商,他们还身为艺术家呢!当他朗读这部作品时,他们竟溜出去玩九柱戏〔4〕去了。风儿还可能会说:那位苍白的流亡者在一家寒酸的旅店里已经住了许多个星期,旅店老板只知道吵闹和酗酒,在他咏叹理想之歌的时候,人们却在周围粗暴地寻欢作乐。多么沉重的日子,多么艰难的日子啊!心里要想唱出些什么来,必先要经过一番苦难和考验。

那口古钟也经历过无数个阴暗的晨昏、无数个冰冷的寒夜,它感觉不到这些。然而,青年胸中的那口钟却感受了自己的困苦岁月。那个青年怎么样了?古钟又怎么样了?是的,钟飞到了很远的地方,比它当年在高高的塔上鸣响时所能触及之处还要远。至于这个年轻人,他胸中的那口钟所发出的声音比他的腿脚所能到达之处、眼睛所能望及之处还要远很多。这声音漂洋过海,传遍了整片土地。

让我们先来听听那口教堂古钟吧!它来自马尔巴赫,却被当做破铜卖掉,投进了巴伐利亚的熔炉里。它究竟是怎样,又是何时到了那里的呢?是的,这得让古钟自己讲才行,如果它能开口说话的话。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来到了巴伐利亚君王的都城。此时,距它从塔上坠落下来已经过了许多个年头。现在它要被熔掉,要被用来和别的铜液混合在一起铸造一尊荣誉的塑像——德国人民齐心爱戴的雕像。现在请听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吧:在这个世界上满是奇异又美好的事情!

在丹麦的一座绿岛上,山毛榉茁壮地生长着,岛上散布着巨大的fenmu。一个贫苦的孩子,脚穿木鞋,用一块破布包着食物给自己的父亲送去。他的父亲是岛上的船首像雕刻师。这贫苦的孩子成为这个国家的骄傲,他用大理石雕刻华丽宏伟的艺术品,震惊了整个世界。现在,他接受了一项光荣的使命——用泥土捏塑出一个伟大庄严的人像。再将泥像转胚铸成铜像。这尊人像的名字——他的父亲曾在圣经上写下过他的名字——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雷德里克。

炽热的铜水流入模具。是的,谁也没有想到过,那口教堂古钟——钟声在老家和别处早已消失了——钟与其他的铜液一齐流进模具,铸成了塑像的头和胸。现在,这尊塑像已经揭幕了,正矗立在斯图加特那所古堡前的广场上。在这个广场上,这尊铜像所代表的人,曾生机勃勃地从此处走过,饱受世界的压迫。他不停地奋斗并且抗争。他,一个马尔巴赫的孩子,一个军官学校的学生,一个背井离乡的人,一个德国不朽的诗人——他为瑞士的解放者和法国一位得到上帝感召的姑娘而歌唱〔5〕。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美好日子。塔上和屋顶上彩旗飘扬,教堂的钟为了庆祝而长鸣不息。只有一口钟缄默不响,但是它在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在高贵的铜像的头部和胸前闪闪发光。

自从马尔巴赫的古钟为那位受着磨难的母亲而敲响的日子算起,已经整整一百年过去了。那一天,这个母亲在贫困中、在简陋的房子里生下了一个男孩——后来,这个孩子成为一个富足的人,一个精神上无比富足、整个世界都赞颂他的人;他——一位善良妇女所生的诗人,一位伟大而光明的歌手——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雷德里克·席勒〔6〕。

注释

〔1〕这里是指席勒的叙事诗《钟之歌》(DasLied von der Glocke)。

〔2〕盖勒尔特(Christian Furchtegott Gellert,1715-1769),德国诗人,曾经是歌德学生时代的导师。

〔3〕席勒所写的一个剧本。

〔4〕德国的一种游戏。

〔5〕这里是指两个席勒名剧中的人物,第一位是《威廉·退尔》中的男主角威廉·退尔,第二位是《奥尔良的姑娘》中的女主角贞德。

〔6〕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德国十八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剧作家。他是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席勒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原创文章,作者:Midligh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ory.panziye.com/538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