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济世

福州有两则关于蚂蚁的传说,虽不见于正史,但世代流传,有闽人悲悯情怀和超越世俗的尊严。

一是蚂蚁报恩。湖东路有前清贡院。穷秀才邝继聪上省科考,租住在离贡院较近的小客店,遇大雨,见蚂蚁水中挣扎,他捡根枝放在蚁群里,救了众蚂蚁。考试时,他文章好,但有个错别字,即“天”写成了“大”。不取,考官可惜。便再查,“大”字变成了“天”字,上面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第三次查,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考官奇之,问其来由,便不作错字处理,录取他为举人。次年邝进京会试中进士,回闽做官,到福州找这小巷住下,题诗曰:“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巷名遂定。

今人不知,大惊小怪。其实,历代都有父母领小儿来,实地教诲行善之道。

二是蚂蚁传天意,遍查不见记载,仅口口相传。

泉州湾区洛阳桥——我国四大古代名桥之一,首座海港梁式石桥,由北宋蔡襄主持修建。话说其母怀蔡襄之际,在泉州湾洛江遇大风浪,船即颠覆,母亲祷告说:保佑我平安回家生下孩儿,定在湾上修桥以造福万代。须臾,风平浪静。当了京官后的蔡襄牢记母亲训辞,要实现当初的承诺。但他学识高深,皇帝不放。于是心生一计:某日,预先在御花园用蜂蜜写下“蔡襄蔡襄,回乡做官”八字。随后陪皇帝到花园。蚂蚁在蜂蜜字上早已排列整齐。皇帝奇之,便高声读出。蔡襄立即跪下磕头叩谢。碍于“君无戏言”,皇帝只好让他回福建出任路转运使。蔡襄便放弃枢密院直学士优渥职位回家乡,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成洛阳桥。

还有一个关于六离门的故事,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啥门,但我儿时看到很多。福州的房子多是木屋,往往大门开着却进不去,因六扇矮矮的栅栏小门在内关着。只能从外看到厅堂里,故也常看到小儿在内,所以,就想当然以为这是关小童的。谁知内含正气凛然典故。

明末清初,南安人洪承畴被俘叛变得封官后归故里。母拒见。后经他苦苦哀求,便在大门外筑矮门六扇,令他隔门跪见一次。母训斥:这为六离门:你卖国求荣,因此,母不以为子,妻不以为夫,子不以为父——从此六亲不认。这样,六离门遍及民间。

德厚流光的志士仁人在华夏民族中举不胜举。但是能用如此矫矫不群的方式来表达的极少。因此,洪母和她的六离门便流芳百世,一个年过六旬的乡居夫人居然睿智如此——闽省教育之发达和风骨之忠贞可见一斑。

时至今日,每看到两戏《六离门》和《四郎探母》,台湾老兵必号号啕啕一片。

翻史书,豪门贵戚说事动辄说龙谈虎,不屑以蚂蚁为例;只有蚂蚁属于平民,因他们没有话语权,像蚂蚁,他们的生命也似蚂蚁,便将人的关于生荣死哀或忠孝节义观念加在蚂蚁身上。

古有蚁民,今有蚁族之说(ant’stribe)便是例证。然而,蚁民却不以身在尘土而自卑自贱,关于蚂蚁的传说才能流传至今。因此,每过一次能补天巷,我都要遐思片刻。

至今,福州人厅堂的楹联和大门春联仍然少写求财;却保留着诸如“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等——象征着一种坚守——坚守祖传的价值观。值得尊敬。

在福州,从不缺邻里守望。老院子如是,搬进高楼广厦亦是。某小贩每天开市做生意前,要盯着左右两家独居婆婆的门,如九点钟尚未见动静,他就要拍门看看老人是否安康,另炖饭送开水,分文不取。

不知这辈人过后,怎样?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ory.panziye.com/915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