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洛夫寓言】4 潜水员
古代有一个国王,陷入了极大的困惑:科学是否弊大于利?学问是否使心和手变得软弱无力?他若把所有的学者都驱逐出境,这样做是否明智?但是国王为了美化王权,显示自己全心全意关心臣民幸福,他没有凭自己的任性和偏见去采取什么行动。他命令召集一次会议,大家即使不用华丽辞藻,也要依据道理理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或否,即把学者逐出王国,还是依旧把他们留在国内?
但是不论会议怎么讨论,有的自己做了发言,有的念了秘书写的文稿,都只是把事情弄得更让人糊涂,把国王的头脑弄得混乱。
有人说,没有知识是愚昧,假如上帝想使人比没有语言的动物更愚笨,就不会给我们智慧和理解天下万物的才能。学问指引人们走向幸福,这是符合上帝的旨意的。
另有些人则断言,科学只是使人变得更坏,所有的学问都是说胡话,它们只会给习俗带来害处。紧随着教育的发展,世界上一些强国都垮了。
简言之,从双方意见来看,既有道理也有谬论,记录纸写得堆积如山,关于科学的争论仍无结论。
国王更进一步采取措施,从各地召集了聪明人士,让他们对争论作出评判。但是这个办法也不见好,因为国王发给他们高薪,因此他们之间的不一致对他们来说就是有钱拿。如果给他们自由的话,他们会一边拿着俸禄,一边一直讨论到今天。但是国王不会拿国库开玩笑,所以他发现此种情况后,很快就解散了这些人,同时愈来愈深地陷入疑虑。
有一天他思考着这个问题,信步走到了野外,看见面前有一位白胡子隐士。隐士手中拿着一本书,目光庄重但并不忧郁,嘴上挂着亲切慈样的微笑,额头上可见思想深刻的印记。君主与隐士开始交谈,发现他知识渊博深奥,便请他解决重要的争论:科学究竟利多还是弊多?
“国王啊!”老人说,“请允许我用简单的寓言向你揭示多年来令我思考的问题。”他集中思想考虑了一会儿,然后开始说:
在印度海岸上住着一个渔夫。度过了贫穷困苦的漫长一生,他死了,留下了三个孩子。但孩子认识到他们贫困是因为只能靠捕鱼维持生活,因此仇恨父亲干的行当,想向大海索取更丰盛的贡品:不是鱼,而是珍珠。他们会游泳和潜水,于是就亲自去搞宝物。
但是三人的收获差别很大:有一人比其他两人懒惰,总是在岸上徘徊,他甚至不想沾湿双脚,只等波浪把珍珠冲到他跟前。他这样懒惰,只能勉强
口。第二个丝毫也不吝惜体力,他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潜水的深度,在海底找到大量的珍珠,日子始终过得充裕富足。对宝藏的贪欲使老三焦虑不堪,他自己思忖着:“虽然靠近海岸也可以找到珍珠,但是,假如我能潜到海底深处,什么样的珍宝得不到!那里有堆积如山的无数珍宝:珊瑚、珍珠、宝石……只要去取,去拿。”这个利令智昏的人沉醉于幻想,很快便潜入辽阔的大海。他选择了比较黑的深渊,一猛子扎下去,但是没有潜到底就被吞没了,为这种莽撞付出了生命。
“啊,陛下,”智者这时说,“虽然我们看到,学问是创造财富的根据,但是莽撞的头脑也会在其中找到深渊和末日,与那个潜水的采珠者的差别只是在于,他常常使别人与自己同归于尽。”
原创文章,作者:Midligh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ory.panziye.com/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