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付“用工荒”
刘备对付“用工荒”
文/赵炎
一代枭雄刘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可以从卖草鞋的个体工商户,摇身一变成为垄断一方的蜀汉公司掌门人。什么叫白手起家?什么叫一飞冲天?什么叫暴发户?刘备就是。
在魏、蜀、吴三个实业巨头分割天下的历程中,曹魏分到的蛋糕最大,实力也最为雄厚,“上将千员,雄兵百万”,这非同小可!也就是说,无论上马什么项目,大概兴建多少工厂,曹魏是不会为用工问题发愁的。孙吴得地利之便,江东才俊俱为其用,不必担忧工人回家过年而出现“用工荒”。刘备就不同了,从安喜到平原,到徐州,到新野,到荆州,再到益州,无数次草创,又无数次开张破产,一路走来,颠沛流离。大概正是因为如此,用工问题始终是困扰刘备的首要问题。
虽说“用工荒”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但是,刘备早已对此有了切身的体会:本钱小,无力养活太多员工;没地盘,无力安置太多员工;待遇差,拢不住员工的心;战乱年代,优秀员工招聘难,等等。有道是,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铁汉三个帮。干事业,没有人帮忙是不成的,刘备深知其中的道理,他从创业之初,就设计了一整套对付“用工荒”的办法。
打造一个稳定的治理团队,再“荒”也不能“荒”了治理层
作为个体工商户,刘备的主营项目是编席子卖草鞋,毫无科技含量,有真本事的人是不会加盟的。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有几个姓张的兄弟聚集在一路,成立了“黄巾公司”,妄图一日吃掉刘家天下。刘备不干了,这算什么?抢劫吗?于是,他中止了草鞋生意,在老家涿郡注册一个小公司,打算与“黄巾公司”对着干。到底是公司,虽然不大,却也吸引来不少人,其中尤以关羽、张飞最是人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是善于发现人才的,他一见到关张二人,就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之后刘备到了平原县,给关张二人以业务经理的职位(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公司的基本治理团队算是创建起来了。厥后数十年间,这个团队一向是公司的治理核心。
招聘广告年年打,月月打,日日打,从不中断
刘备是个做招聘广告的行家里手,打小就无师自通,幼年时就有一句闻名的广告词:“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相当于“我将来一定要坐国家领袖的专车”,言外之意,凡是跟着我干的人,将来一定有前途、准发达,您就瞧好吧。
打招聘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求职者,从中发现谙练工。作为企业老总的刘备,没有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无休止的谙练工寻找中(因为要逃命),手底下的几个谙练工对同行业的某些出色人才都是了解的,但是他们不可能自动推荐(怕抢了自己的饭碗,比如关羽),纵然愿意推荐也不一定有机会。因此,刘备只能依赖长期性的招聘广告。
那个时候没有报纸电视互联网,刘备的广告刊登在哪儿?口碑呀。有句歇后语叫“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思贤心切”,事实上,刘备尽力为自己树立的公众个人形象,正可以用“求贤若渴”四个字来概括,事先的地球人险些都知道。
通太长年累月地打招聘广告,刘备确实从中找到了不少谙练工,比如赵云、徐庶(被曹操逼走了、诸葛亮、黄忠、法正、庞统等人,完成为人才的堆集,初步减缓了“用工荒”问题,为进军西川市场、创建超级大公司创造了条件。
留住谙练工的三大法宝:情感投资,期望值,现实待遇
我们知道,现在之所以形成“用工荒”,其内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常规思维来看,“用工荒”意味着劳动力供小于求,市场会依据供求双方的博弈结果,自发上调均衡工资水平。然而,相对于前几年的“民工潮”来说,“用工荒”的出现就不那么简朴了。一是谙练工的数量远低于民工,市场需求矛盾大;二是谙练工在当地就可以很好地就业,无需背井离乡;三是部分公司的用工政策确实出现了问题,人情薄,待遇低,无法留住员工。刘备在这三条上做得比较好,从根本上减缓了“用工荒”问题。
人都是有庄严的,特别是那些精英分子更是一个比一个骄傲(比如关羽),要让他们对企业有归属感是很难的。他们可不像能力平平的员工可以呼之则来,挥之则去,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尊敬,要让他们的虚荣得到满足,这需要本领。刘备的办法是,加大情感投入,以“恩义”待之。对关张二人,是“情若兄弟”,体现出一个“信”字,即宠信;对诸葛亮,是“如鱼得水”,言听计从,体现出一个“诚”字,即掏心窝子;对赵云,是“摔阿斗于地”,体现出一个“恩”字。
刘备给予员工的期望值,在他的个人个人形象和招聘广告中,已经彰显无遗。比如,他叔父刘元起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陈登说:“雄姿卓异,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袁绍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等等。这些名人的口碑宣传,对刘备身边的员工们,会产生巨大的期望值:跟着他不会吃亏,男人嘛,总要“万里觅封侯”,一条道走到黑吧。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价格,大部分有本事的人,是不可能为了感情而不顾自己饭碗的,这就是现实待遇。笔者见过一些优秀的销售精英,就是因为老板看人家业绩太好,舍不得按照既定的薪酬政策给他提成而跳槽的。
刘备不是这种小气的老板,他只要口袋里有,依然舍得花的(口袋里没有,那没办法,只能掉眼泪)。益州市场到手过后,他就打算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把良田豪宅分给他们,若不是赵云反对,打算早实施了。每一个跟着创业的员工,刘备都给予了恰到利益的夸奖,量才使用,安排了适当的职位,连魏延也做了汉中分公司经理,蜀汉公司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刘备的一生,是被“用工荒”困扰的一生,也是与“用工荒”战斗的一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一步步走来,他创造出一一个惊人的用工历史奇观:除死无背叛。刘备应对“用工荒”的经验,值得现代企业家们去研究和借鉴。
题外话:有趣的是,刘备死后,有着聪明化身之名的诸葛亮,却亲手制造了蜀汉公司的“用工荒”,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且面对此局面,诸葛亮竟然束手无策,想来令人不胜唏嘘。
(聂勇摘自《民生周刊》)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ory.panziye.com/1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