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董卓之乱背后的阴影

王允:董卓之乱背后的阴影

作者/南桔

司徒王允刚直方正,嫉恶如仇,看上去完全像是个国者甚至殉国者。然而,当董卓被杀的新闻传来时,曾受董卓庇护过的文豪蔡邕不过叹息了一声,就被王允不顾朝廷内外的高官名士的求情而处死。现实上,二人之间没有任何过节,王允却坚称“蔡邕写汉史会让我们遭受诋毁”。他畏惧蔡邕“诋毁”自己什么呢?

如果王允真的是为天下苍生的福祉而谋划刺杀董卓,以他那生来就“刚棱疾恶”、动辄就“犯颜固争”的性格,一计不成,他会上开始想另一计,怎么会拖了两年多都毫无动静?而直到昼夜无常、彗星出现等异象同时出现,同僚拿天象示警来劝他机不可失时,他才“然其言”,然后开始结交吕布?如果不是这些偶然的天文现象,他还要蛰伏到什么时候才愿意出来解救万民?董卓为一己之私,陷关中、河南于战乱,“所过无复遗类”,又强迁洛阳百万居民到长安,一路上死伤无数,致使古都洛阳化为一片焦土,200里内人畜不存。然而当董卓部将围困长安,让司徒王允到城头,背后责问他“太师(董卓)何罪(而被刺杀)”时,王允居然答不出来,而且神情窘迫。

王允和蔡邕都是被董卓提拔和重用的。王允做过的丑事,蔡邕一览无余,包括王允是如何讨好董卓的,另有在仕途摸爬滚打三十多年后,55岁的司徒王允是如作甚独霸权柄而杀了董卓的……董卓既然已死,新任政府首脑王允当然要杀人灭口。

《后汉书》为王允作传,说他“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这话说得非常蕴藉。

除掉董卓后,王允到达了职业生涯的顶点。随之而来的,就是“自谓无复磨难”,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名正言顺地享受权力。他越来越骄傲,说话冷言冷语,行事我行我素,让本来就因蔡邕无辜被杀而与他离心离德的下属们对他更加不满。

即便是与他共同执政的吕布,他也从未给过他好脸色,不仅一口否决了吕布“赦免董卓部下”“将董卓财物分赐给文武官员”等能够有效化解董卓残余势力、稳定关中形势的明智发起,更以对待“剑客”的态度来对待吕布。这让混迹军中多年、手握并州重兵的吕军阀情何以堪!

从四月董卓被刺,到六月王允被杀,短短两个月中,独断专行的丞相王允把能得罪的人一切得罪了。失去了士大夫的支持,更狂妄地催生了董卓残部的反扑。王丞相的死,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王允早年其实很精明,大太监张让把他投入监狱,他敢于公开斗争,是因为他知道,除了天子和权宦之外的所有朝臣都站在自己这一边;当董卓委任他全权处理朝政时,他更是没有拒绝,而是以“矫情曲意”“折节图之”的名义绝不虚心地接下权柄……

但他有时候确实糊涂,得势后不去笼络人心,反而将把持朝政、滥杀无辜的嘴脸显示得更显明;对待董卓的西凉军时又出尔反尔,首鼠两端――西凉军上表请求大赦免,吕布和多位同僚也劝他赦免,他却一会儿要赦免,一会儿要解散,一会儿要斩杀。西凉军想到连没怎么参与过董卓军政事务的名士蔡邕都被kan头了,在忧惧之中索性反攻长安。而王允在长安城门上被西凉军问得瞠目结舌过后,又赶忙赦免他们,并给为首的三个将领升官……如此作派,年少时得到的“王佐之才”的赞扬,简直就是反讽。

董卓之乱横扫中国,使拥有数十万户居民的关中地区在两三年内就“无复人迹”,这与司徒王允执政前期的一意孤行有脱不开的干系。可怜的是,出头鸟董卓至今都会在为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负责,而夺取胜利果实后两个月就把关中带人深渊的王允却从没有为被摧毁的长安负过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tory.panziye.com/1444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